10月份渔业科技信息速递
“一种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申请的“一种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410319444.1,发明人为邵俭、危起伟、吴金明、孙庆亮。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方法,步骤是:A、筛选成熟、活力强的秦岭细鳞鲑作为亲本;B、亲本强化培育;C、人工催产:选择3月底至4月中旬,采用两针注射进行催产;D、人工采精卵:注射催产药物后的亲本分养在催产池,在催产池一端架设进水管,选秦岭细鳞鲑亲鱼采用腹部节律挤压进行活体采精卵;E、人工授精:采到卵后,用鱼用生理盐水漂洗,将雄鱼的精液挤于卵上,后用羽毛搅拌,进行人工授精;F、人工孵化:将受精卵用纯净水清洗,倒入底部有多孔篦子的孵化槽中孵化,待鱼苗冲游出现后,移出孵化设备,转至鱼盆培育。
该发明中的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其受精率和孵化率高,所得子代鱼体健壮、匀称,成活率和饵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
“一种人工增殖放流鱼苗的卸流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刘岩、杨长平、孙典荣等完成的“一种人工增殖放流鱼苗的卸流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16 2 0139696.0。
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增殖放流鱼苗的卸流装置,包括长方体容器,还包括与该长方体容器可拆卸连接的卸鱼槽,卸鱼槽包括支架和倾斜设置在支架上的槽体。该装置省时、省力,可减少对鱼体的伤害,且操作容易,成本低。
“一种网箱养殖自动投饲平台系统及操作方法”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日前,由渔机所江涛等人发明的“一种网箱养殖自动投饲平台系统及操作方法” 获得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201410247051.4。
该发明是一种网箱养殖自动投饲平台系统,包括若干养殖网箱的投饲装备和浮体投饲平台,在投饲平台的矩形船体中央,立式紧密排布若干对料仓,料仓的锥形底部通过阀门连接螺旋输送喂料机的进料口,每对料仓的两螺旋输送喂料机共同连接一台闭风器,闭风器的下方布置一根风道,风道两端分别连通罗茨风机和分配器,闭风器与风道连通,每台分配器上带有一根进料管和若干输料管,进料管能够在该台分配器的不同输料管之间切换,每次单独连通一根输料管,每个养殖网箱的中心处配置一个可水平旋转的洒料器,每根分配器的输料管分别连接一个洒料器。本系统采用远程并行远程控制和气力输送,实现了自动精准投喂,可大幅度节省人工,有利于对养殖网箱的集中监控及管理。
“水产动物养殖试验围格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赵书燕、林黑着等完成的“水产动物养殖试验围格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620048649.5。
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动物养殖试验围格装置,包括浮架和围网,围网包括第一围网以及第二围网,第一围网以及第二围网分别可拆卸的固定于浮架上,且第一围网以及第二围网远离浮架一端通过铅坠或支撑杆使浮架分别与第一围网以及第二围网形成开口向上的立体结构。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浮架中央设置数个相同的围网,通过铅坠或支撑杆支撑以保持围网与浮架所形成的开口向上的结构;该装置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内容灵活调节围格的大小和深度,也可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多围格梯度对比试验,所有组装拆卸工序均可在岸上完成,组装后搬到水面即可进行试验,减少了劳动量,降低了试验成本,该围格装置可广泛设置于池塘、湖泊、水库、浅海等水域进行养殖试验。
“一种鳗弧菌二价疫苗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莫照兰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鳗弧菌二价疫苗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3101632606。
此发明专利在多年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引起我国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病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进行了灭活疫苗的制备和开发。将鳗弧菌O1血清型和O2血清型两株菌分别活化、发酵培养和甲醛灭活后,菌悬液按细胞数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通过浸泡和注射的方式进行免疫。不同浓度的疫苗通过浸泡和注射方式免疫牙鲆或大菱鲆4周后,免疫保护率分别在60%和70%以上。采用该专利技术研发的二价疫苗具有成本低廉、品质安全、生态友好、保护率高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对于减少抗生素使用和促进鱼类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